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孩子老看娱乐节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孩子老看娱乐节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只让孩子看书,不让他(她)看电视剧、娱乐节目等,会培养出一个有气质的孩子吗?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不是任由父母揉搓捏玩的泥娃娃,想塑造成什么样就照着什么样的模子来捏。
作为一个妈妈,我很能理解父母对孩子会心存期待,但实在不能认同这样的做法。
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没有错,可究竟什么是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思维层次提升之后的通透、精神得到滋养之后的从容。
这些都不是逼着孩子读书能读来的。只有孩子真正地以读书为乐,以思考为习,才能让书里的智慧真正长进孩子的身体里。
让孩子多读书当然很重要,但靠“逼”,恐怕父母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有可能会毁了孩子。
现在是一个“互联”的世界,把孩子圈进在一个你所认为的纯净环境里,其实是一种对孩子成长的剥夺。从没有过选择权的孩子,是无法生发出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自控力的。
更何况,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也不是洪水猛兽,为什么就一定不能看呢?
要知道,禁止等于诱惑。如果你逼着孩子整天看书,坚决不让他看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最有可能的结果是,这个孩子长大后会特别痛恨看书,反而沉迷于电视剧和娱乐节目。
只让孩子看书,也会让孩子对世界的理解过于单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思考。没有思考,没有与生活的融合,就算读的书再多,也是无用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这是与生俱来的,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激发出他内在的生命力,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刻板地把孩子强行塑造成那个自己想要的样子。
像我这样为了孩子可以看电视,就花了个相对贵的价钱买了个据说可以保护视力的电视的人有点儿太惯孩子了呢~其实我小的时候总被妈妈逼着学这儿学那儿,我不想自己的痛苦给孩子,为了保护视力我还是控制了看电视的时间,不过手机是不让看。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都没报。后来想想也是不对的,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问他学不学。希望每个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健康的身体和人格。我也希望我的宝贝平安幸福就可以。至于气质每个孩子都是不同,顺其自然就好了。
我同事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优异,班级排名从来不低于前五,舞蹈书法至少精学了三四门兴趣特长,加上奥数英语等专业上的补习,年年父母带着出国旅游玩不停,我同事说基本很少让她碰电子产品,光上课都没有了时间,为了写篇旅游日记,我同事寒假特地带她去马来西亚旅行,行程安排都让女儿参与制定,可以说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了。
有一次放暑假她女儿来我们公司写作业,中途她问了我下学期才会学到的数学知识,我跟她耐心讲完话,她居然来了一句其实这些我都预习过也会做,就是想看看你会不会做。接着又跑去画画了,我尽量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和她聊天,却换来一句你怎么这么幼稚?后来降到她爸去南非考察项目,还一副很自豪的表情说南非你们去过吗?
不得不说优秀是真的优秀,透露出来的气质是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但说实话亲和力差,真的不讨喜,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气质和文化修养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基本的素质教育,毕竟这个社会上不止看重你的才华,人品和素养更为重要。
这个观点太极端,不可取。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都需要跟随社会的脚步,如果脱离了,那所谓的气质又有什么用呢?
汽车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沟通和学习方式,媒体娱乐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精神生活的方式,这些其实都无所谓好坏,发展的必然,而我们身处其中,不用逃避,也不可能逃避。
读书不是清高,不是别人都在看网剧,我在读哲学,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也可以偶尔看娱乐节目,也可以去蹦迪泡吧,这都是生活和人生的一面而已,不是苦行僧一般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应该有怎样的气质呢?卓尔不群?还是清心寡欲?其实都可以,没有固定的模板,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活成真我,再能有些讨人喜欢,我觉得就是有气质了。气质不是脱离了世俗,也不是高人一等,那是装逼。
读书能培养人的气质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以懂得更多,想得更多,勤于思考又善于自醒,这样的人应该不赖,这是读书能带给我们的变化。
活在世俗中,不清高自傲,不低级趣味,风轻云淡,淡笑风声,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这便是气质吧。能读圣贤书,也能看综艺,这样的人更可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孩子老看娱乐节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孩子老看娱乐节目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